更新:2024-08-12 11:35:01
在政策利好與科技巨頭的推動下,國內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更大的投資熱潮。
昨日晚間,埃夫特(688165.SH)宣布將在安徽蕪湖投建機器人超級工廠暨全球總部項目,埃斯頓(002747.SZ)也披露稱將為重要全資子公司進行注資。這些動作彰顯了龍頭企業對機器人賽道的信心。
財聯社記者關注到,近日工信部座談會的召開,以及新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的發布,為機器人產業的投資熱度注入了政策動力。在相關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今日人形機器人概念股表現搶眼,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認為,機器人產業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
龍頭企業加碼,產業投資升溫
昨日晚間,埃夫特公告稱,公司擬在安徽省蕪湖市通過購買土地用于投資建設埃夫特機器人超級工廠暨全球總部項目,根據初步測算,項目投資金額預計不超過19億元。項目建成并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10萬臺高性能工業機器人。
埃夫特表示,隨著國家對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的持續增加,近年來市場對國產工業機器人需求快速增長。根據行業發展及市場開拓預測分析,公司現有廠房原設計規劃產能為年產1萬臺工業機器人,預計在未來的3-5年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據悉,該項目將面向高端應用場景、特種應用場景和補全產品譜系三個方向進行新產品開發。規劃建設集自動化裝配、立體化倉庫、數控加工中心、核心零部件生產、質量檢測中心為一體的超級智能化數字工廠,以及多元化的科研基地。
該項目將分期實施,一期工程建設期24個月,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5萬臺高性能工業機器人;二期建設周期為31個月,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10萬臺高性能工業機器人。
埃夫特認為,該項目能夠有效提高公司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的整體產能和綜合實力,進一步優化公司的產能布局,在發展中降低公司運營風險,符合公司的整體發展戰略。
同日,埃斯頓也公告,為滿足全資子公司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埃斯頓機器人”)的經營發展需求,提高其資本實力和運營能力,做大做強機器人產業,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4.5億元對埃斯頓機器人進行增資。
根據去年年報信息,埃斯頓機器人作為公司的重要業務板塊,去年實現營收16.57億元、凈利潤2919.88萬元,分別占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和凈利潤的36%、22%,并且還是上市公司母公司的第一大客戶。
埃斯頓認為,本次向埃斯頓機器人增資,是為了進一步滿足公司及子公司的經營發展需要,提升其資本實力,降低資產負債率,做大做強機器人產業,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
另外,機器人電機龍頭鳴志電器(603728.SH)也在積極布局機器人整機領域。鳴志電器昨日投資成立了一家含智能機器人研發業務的新子公司——上海鳴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劉浩,注冊資本2000萬元。企查查顯示,該公司由鳴志電器全資子公司鳴志智能傳動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殷剛婷共同持股,經營范圍包含:汽車零部件研發、工業機器人制造、智能機器人的研發,智能機器人銷售等。今日鳴志電器漲停,報收40.14元/股。
政策東風勁吹,市場反應熱烈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近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在京召開。其中,會議強調,要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賽道,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包括人形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領域精準發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同時,工信部于近日發布了《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2024版)》和《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管理實施辦法(2024版)》。新版兩文件自2024年8月1日起實施。
財聯社記者關注到,上述文件明確了行業內的基本要求、技術能力和生產條件,為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及集成應用企業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同時,鼓勵企業按照規范條件自愿申請規范公告,有助于提升行業整體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另外,在國際巨頭的推動下,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落地正加速進行。英偉達在計算機圖形大會(SIGGRAPH)上宣布,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制造商、AI模型開發者和軟件制造商提供一整套服務、模型及軟件平臺,以開發、訓練并構建下一代人形機器人。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AI下一波浪潮是機器人,其中最令人興奮的發展之一是人形機器人。”
受相關因素疊加影響,昨日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在市場中表現搶眼。截至收盤,中證機器人指數(H30590)漲幅達5.06%,領漲市場。成分股方面,信邦智能漲停,雷賽智能、中大力德、鳴志電器、信捷電氣等多股均漲停,顯示出市場對機器人產業的信心和期待。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人在今后的日常生活、醫療、服務、教育等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此背景下,埃夫特、埃斯頓等龍頭企業的投資布局無疑具有戰略意義。已經開啟相關布局的上市公司大牛證券,應該抓住這個機遇,積極推進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提高自身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優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在線配資公司觀點